MSN是掉线还是崩盘?

姚洪楼 发表于 历史资料库 分类,标签:
0

Windows Live 战略是微软对于日益强大的 Google 反击的信号(Windows Live 简单介绍),我曾经使用过 Live 系列中的 Windows Live Mail , Windows Live Messenger , Windows Live Domain Service ,不过也都是属于试用而已,特别是 Windows Live Domain Service(相关介绍 article.asp?id=140),用了之后,发现邮箱容量只有可怜的2M,而且发送的邮件都带上了微软的广告,页面打开速度方面,也不是很理想,于是就没继续使用。三个月前,还发表了一篇相关文章(参考 https://www.mpyes.com/2005.11.23/12:00:00),等待 Gmail 版的集团邮局。

其实微软的确是个很了不起的公司,对于盖茨,他的为人也一直是我所敬佩的,不过对于他们的提供的网络服务,我觉得稳定性还是不错的,只是速度方面慢了点,总的说来还是不错的。不过,最近几年,随着Google文化的兴起,微软的地位也有了动摇。而且,微软目前似乎也大不如从前了,网络服务的稳定性开始下降,目前中国大陆好多地方 live 网站根本打不开,而且这样的情况已经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前段时间,也出现过 MSN Space 无法访问,Hotmail 邮箱系统无法访问等等一系列的情况。庆幸自己没有使用太多他们的网络服务,比如集团邮局系统,目前 http://domains.live.com 都打不开咯,改个设置都难哎~还有其他的就不举例了。

再看看Google 发现的十大真理:https://www.mpyes.com/2006.04.23/15:00:00(尤其是第三点),难怪那么多人都喜欢Google 。不能说大家喜新厌旧,没有主见,人云亦云,而是Google 的魅力实在是太大了~

不过话也说回来,微软再退步,比起中国的那些公司来,还是非常优秀的,感觉国外的公司真的有“品”,而“品”不管对个人,还是对公司,都是很重要的。还记得几年前,中国的电子信箱纷纷开始收费了吗?当时开放免费申请电子信箱的正规大公司,好像也就有YAHOO的6M免费邮,跟HOTMAIL的2M免费邮,而国内的网易,申请免费信箱需要手机接收验证码的(大多数人都不敢去试的,因为中国的SP收费太乱太黑),其他的一些大公司,都是继续为以前的免费用户继续服务,不开放新的免费用户注册,而最垃圾的263,当时是给免费用户发了通知,要求限定时间内尽快缴费,否则,将停止用户信箱的使用权。后来,大概03年那会吧,Google来到了中国,给我们带来了免费的1G信箱,再后来,受到Google的冲击,国内各大公司纷纷重新开放免费信箱的注册,然后YAHOO被迫将之前免费的信箱容量提升到100M,再后来,又提升到1G,而微软去年又将免费的HOTMAIL容量提升到250M,之后YAHOO的免费信箱又到了2G。与此同时,国内的各大公司都纷纷将自己的免费信箱也提升到了G容量,而Google的信箱容量是每时每刻都不断增加着的,目前已经增加到了2700多MB(还在不断增加ing)。

通过上面所写的情况,综合目前的情况,国外的公司优于国内的公司,而国外的公司应该是Google是最优秀的,国内的嘛,网易应该算是不错的了,而国内最垃圾的应该当数263了。(所以前段时间263说提供免费的信箱给大家用,N多网友都不去理会的,因为都知道263没的诚信,大家对当年的收费事件记忆犹新啊~)

所以,对于免费电子信箱,有条件的建议用Gmail 吧,如果是学生,建议使用网易的(因为上了大学后,多数学校教育网是不允许访问国外网站的,而Gmail 服务器在美国呢)。
 
好了,不多说了,下面是塞迪网的报道:

技术环节的差错, 改变的不仅是用户的选择, 还有互联网的格局以及资本的进出. 日前, MSN掉线易于大饼掉渣, 上线难于徒手登天的状态, 引发各界更多的是愤怒和反思.

"五一"假期之后, 北京等地用户纷纷反映MSN无法登录, 随时掉线等故障, 相关的Hotmail邮箱也长期无法正常登录, 上千万MSN用户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受到影响.

联想到1999年跨国电子商务网站eBay的技术性崩溃以及由此造成的惨重损失: 大量用户交易被终止, 公司股值蒸发了50亿美元, 公司CEO几乎被华尔街的投资者赶下台. 而更大的后果还在于, 延缓了该网站对日本市场的开发, 为以后彻底丧失该市场埋下了伏笔. 该公司CEO至今还强调, 那是最艰难的时刻.

有别于前者的惶恐和敬畏, 微软MSN大中华区事业部对此次问题的反馈却相当缓慢. 在本报记者一再追问后, MSN大中华区事业部的相关负责人终于承认, 问题可能出在内部: "近日, 中国的有些用户确实在使用MSN服务时出现网络连接问题. 根据目前的了解, MSN服务本身运行正常, 可能是网络技术问题. 我们将继续调查了解此事, 以求尽快解决问题. "
  
衍生产品改变生活模式

在国内网民印象中, 中国IM(Instant Message)软件的开山鼻祖应该是制造出QQ企鹅的腾讯. 凭借卓越的市场谋略以及有效的线下活动, 该公司迅速成长为中国最成功的网络公司. 事实上, 早在QQ的小企鹅诞生的三年前, MSN就已经开始了其光辉历程. MSN进入中国之前, 在海外市场一如微软的操作系统一样, 以横扫之势持牛耳多年;进入中国之后, 在一番市场拼杀之后, 也稳坐第二把交椅.

MSN以及其同门兄弟QQ, Skype, 雅虎通, Google Talk, 网易泡泡等这些即时通信软件, 无论是作为聊天工具还是公司机构的"即时通讯工具", 都已成为许多白领人士的必备工具, 其使用率要远远高于电话和手机短信交流. 表面看来, 这些即时通信软件往往从属于开发企业主流产品, 但从本质上却改变了人们的沟通习惯以及生活内容.

一个能改变人类习惯的产品, 在其拥有者手中, 无疑是个强大的武器. MSN在诞生之后, 就不断扩大外延, 衍生产品和服务不断产生. 搜索, 邮件, 音乐下载, 财经资讯, 短信, 理财, 门户, 通讯, 宽带, 产品直销等都在MSN平台上实现. 在用户人数上, 到2003年7月, 全世界访问过MSN平台的网民多达3.5亿人. 目前, 全球实际用户高达1.8亿.

MSN进入新的市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是如何更大范围内拥有用户以及扩大市场占有率问题. 微软MSN事业部曾经使用技术性的屏蔽挑战腾讯在中国的龙头地位, 遇到的是法律障碍.

面临QQ用户群的忠诚度和捆绑竞争的法律之虞, 微软MSN事业群放弃了硬的一手, 提出其"公司员工沟通软件"的市场细分策略, 重新定位MSN的目标受众. 2005年上半年, Rost&&Sullivan(中国)电信公司出具的一份即时通信软件人气份额的数据显示: QQ的中国占有率为65%, MSN为16%, 新浪UC为7%, 网易泡泡为5%, 雅虎通为4%, 其他运营商比如Skype等瓜分剩下的份额. 虽然在使用人数上弱于对手, 但定位相对高端, 在口碑上确有收获.
  
 "掉线门"的N种猜想

基于其现实的使用频率和巨大的使用人群, MSN对其所有关联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冲击. 该平台提供的交流便利正是实现这种冲击的力量根本所在. 然而MSN目前掉线易于大饼掉渣, 上线难于徒手上天, 即使是免费使用, 避免了法律责任, 但还是规避不了用户和市场的选择. 相信随着时间的延长, 会让使用者产生新的判断. "掉线门"发生之后, 坊间和市场瞬间给出关于MSN前景的N种预测.

"放弃论"..此论可能性最小, 可也不是无源之水. 有媒体报道称, 5月8号开始, MSN 8.0 beta版用户陆续收到微软的升级通告, 通知用户必须升级MSN软件的版本, 否则将无法运行该软件. 升级后软件原来的MSN Messenger字样已被Windows Live Messenger字样所取代. 此外, 在新版本中已经找不到任何MSN字样的品牌标示. 此前微软官员曾公开承认MSN和Live品牌有些混淆, 业界质疑微软将放弃MSN品牌转而采用Windows live品牌. 放弃原有MSN改以更优的系统代替, 似乎可以符合逻辑, 但也没有必要用故障性的措施来阻止部分用户登录旧版本吧!而且只是发生在部分用户身上, 很有些"厚此薄彼".

"转卖论". 《华尔街日报》曾报道说, 微软曾考虑过收购互联网媒体公司雅虎股份, 对抗Google. 过去一年里, 微软和雅虎讨论了各种方案, 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微软把其MSN在线网络出售给雅虎, 进而在雅虎内部拥有少数股权. 分析人士称, 微软计划在7月1日开始的下一财年里再投资20亿美元, 打造在线服务业务. 出售与其主营业务无关的MSN应该说是可信的. 联系去年eBay公司将支付高达41亿美元收购MSN的同门兄弟Skype的事实, 不难判断, 理论上存在MSN在跨国网络巨头之间转手的可能性. 也许是转手之前的技术整合导致了"掉线门"事件.

"收费论". 及时通讯的利润点在哪里? 除了广告收入和附加服务, 出售使用权也是其中之一. 有专家分析, 通过技术性掉线, 一是可以强迫用户升级, 最重要还在于为将来收费做好基础, 测试用户对该系统的依赖度.

"阴谋论". 互联网实验室高级咨询顾问王楠就认为: "这次大范围掉线可能是某些后台服务需要升级, 但也不排除是系统战略上的一些部署. "这次故障对推广微软Windows Live和促进MSN版本升级会有帮助. 而Windows Live作为微软的一个近期主推产品, 是一个偏高端, 用户相对陌生的产品, 需要有一些被迫去试用的用户群, 然后通过口碑效应来传播.

"事故论". MSN出现技术性或人为的事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此种观点最容易被人接受. 而且来自微软MSN事业部的反馈似乎也印证了此点. 两年前那次长时间的掉线事件让人记忆犹新, 微软方面后来给出的原因就是海底电缆被割断.

此外, 微软公司MSN大力转入MSN的搜索引擎以及其他产品的开发, 工作重点的转移或者会影响到MSN 和Hotmail邮箱的稳定性降低.
  
技术掉线或致战略崩盘

当微软视Google 为全球竞争对手, MSN更被寄予厚望的时候, MSN的任何举动都给人无限遐想. 针对Google Earth, 微软提出了"MSN虚拟地球", 进行贴身肉搏竞争, 另外在MSN的后续Windows Live平台上, 进一步打造了其附加服务功能, 几乎涵盖了所有网络能给人们提供的便利, 把所有必需的信息无缝结合起来, 使联机时用户关心的所有内容都融为一体.

微软基于MSN平台的战略, 很大程度取决于MSN Live 的人气以及粘度, 技术环节的差错, 改变的不仅是用户的选择, 还有互联网的格局以及资本的进出.

无论是放弃, 转卖, 阴谋, 事故的哪一种, 目前对MSN来说最重要的, 还是聚集人气和提高用户的粘度. MSN以及其他IM软件丧失了人气和粘度, 就丧失了优势的根本, 让对手乘势而起. 因为技术掉线导致战略崩盘, 不是没有案例, 而是有不少案例.
 
链接

经过近6年的发展, 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习惯于在网上使用即时通讯进行交流, 甚至有超过电子邮件使用率的趋势. 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使得即时通讯用户也日益增长, 2004年中国即时通讯用户7000万人, 2005年达到9300万人. iResearch预测2006年中国即时通讯用户将增长29%, 达到1.2亿人.

iResearch在2005年底的调研中针对用户最经常使用即时通讯软件(单选)的调查, 从各个主要即时通讯软件使用用户(不含重复用户)的份额分布来看, 腾讯QQ的用户份额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份额达到78.8%, MSN的用户份额达到13.0%.

根据2003年到2005年艾瑞的网民调查数据, 对比腾讯QQ, MSN Messenger, 网易泡泡和Yahoo! Messenger的最常使用用户数量, 中国即时通讯软件最常使用用户主要集中在QQ和MSN Messenger. QQ和QQ的用户份额比例都平稳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