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这个LEDE已经稳定运行一年多了

姚洪楼 发表于 没事瞎折腾 分类,标签: ,
0

又刷回梅林固件了

姚洪楼 发表于 没事瞎折腾 分类,标签: , , ,
0

年初的时候,将R7000刷回网件原厂固件:https://www.yaohonglou.com/2022.01.17/20:11:32/2717
近半年的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1、稳定性比梅林7.9.1强多了,没有设置定时自动重启的情况下,一直持续稳定的运行着。
2、无线信号有问题:进门处的小度有时掉线、摄像头很少在线。换无线通道、改地区到澳大利亚,都不行。

疫情结束能够正常回家,我就琢磨着要处理这个事情了,今天总算腾出时间来熬夜刷机,将R7000刷到了梅林386.5.2,
记录大概步骤:(如下仅供参考,实际上可能不用过渡那几次也行,我只是为了尽量减少异常情况所以就麻烦一点,所以按照恩山大佬帖子里说提及的顺序操作)

1、下载 https://www.right.com.cn/forum/thread-7836888-1-1.html 的X7.9.1、384.16_0、386.5_2
2、按照 https://www.yaohonglou.com/2018.01.07/18:35:45/1597 下载文件并进行第一步跟第二步
3、第三步的时候改为直接刷X7.9.1
4、然后刷384.16.0
5、然后刷386.5.2
6、恢复出厂设置
7、按照 https://www.yaohonglou.com/2018.01.07/18:35:45/1597 进行第四步的双清工作

由于使用了旁路由,所以R7000梅林固件的软件中心就没啥必要了,直接停用R7000的DHCP功能,全权交给旁边的LEDE接手就行了。现在最直观的效果就是进门处的摄像头稳定在线了,希望386的梅林的稳定性能接近原厂,那就完美了!

小内存VPS流畅跑WordPress

姚洪楼 发表于 没事瞎折腾, 购物经验史 分类,标签:
0

去年三月对VPS进行了一些优化:https://www.yaohonglou.com/2021.03.07/03:05:00/2527
用了一年多,还是非常稳定的(已稳定运行371天)负载也一直在低位运行(点击下图可放大)

前段时间对 RDS MySQL 做了续费:https://www.yaohonglou.com/2022.02.07/17:26:04/2728
接下来好几年都不用操心了!

斗地主

姚洪楼 发表于 没事瞎折腾 分类,标签:
0

游戏玩得不多,最近才知道,可以不装app,微信小程序直接斗地主
在苏北闲来无聊就玩了玩,结果可能是新用户福利,牌面超级超级好
(本人自认为技术中等偏下,感觉腾讯系统有故意放水的设置机制)

xrea

姚洪楼 发表于 没事瞎折腾 分类,标签:
0

整理资料的时候又翻到了xrea,很感慨日本人的契约精神,说免费就免费,我估计这公司不倒闭的话xrea真的会持续免费提供的,2000~2005年是个人站长的萌发阶段,网络上出现了不计其数的免费空间服务商,但遗憾的是所谓的永久免费却很少有能撑到10年以上的,撑到15年以上的更加寥寥无几,而xrea却撑到了20年!

回顾中国互联网发展,个人站长早已被备案制度逼得狡兔三窟,而日本人远没有中国这么折腾,一件事情轻轻松松的可以持续好多年,也难怪日本有那么多的百年企业(大概2万多家),因为人家做事情真的非常认真,而我们中国,很少有企业能兢兢业业的,非常缺少匠心精神,中国虽然很大但是百年企业的数量居然连日本的千分之一都不到……

================================

附:k2最新配置的探针

补充说明:xrea允许客户自定义广告位置,具体详见:https://www.xrea.com/spec

记录一下今晚LEDE刷机

姚洪楼 发表于 学习备忘录, 没事瞎折腾 分类,标签:
0

手贱,升级lede的时候非要升级uefi,结果把硬路由给弄瘫痪了,然后只好熬夜修复,修好已经快1点钟了……
虽然待会还要洗澡,虽然明早6点半就要起床骑车,但还是趁着自己记得先做一下备忘录。

首先,这次给我的教训是升级的时候千万不要选“升级UEFI固件”,谨慎起见我觉得“强制重刷”也别去选,就简简单单的选择“保留配置”就ok啦,千万别强迫症泛滥否则后果真的很郁闷,应该本着只简单升级基础固件的原则。

其次,浪费很多时间的原因是,参考了这篇文章:https://www.yaohonglou.com/2019.08.04/23:59:00
本来以为可以轻车熟路,但正是因为过分自信了,所以下错固件了一直刷不成功,这篇文章没写清楚到底下载什么版本的固件,这里补充一下,必须要下载“虚拟机转盘或PE下写盘专用”目录下的 img.gz 文件然后解压缩获得 .img文件,
刷机过程其实很简单,准备一个PE盘,上网下载一个绿色版的DiskImage将它与固件.img文件一起放到PE盘里面,然后在PE下面将目标硬盘删除所有数据并保存(别分区),然后打开DiskImage 将.img写入目标硬盘即可(一般指电脑硬盘)
(切记:下载地址首页的 openwrt-koolshare-mod-v2.36-r14941-67f6fa0a30-x86-64-generic-squashfs-combined-efi.img.gz 虽然解压可以得到一个.img,虽然也能用它正常写盘,但是最后是无法正常启动的!!)

博客暂时修好了

姚洪楼 发表于 没事瞎折腾 分类,
0

前段时间突然发现博客的评论模块直接不见了,检查了好几次都没能检查出原因,今天又再次进行检查,这次用的办法是逐步替换:

1、安装全新的WordPress,确认评论模块一切正常,然后清空数据,导入旧博客的数据,博客数据恢复成功网站可以正常打开,但是评论模块不见了。

2、禁用所有插件,评论模块依旧没有出现。

3、安装全新的WordPress,确认MYSQL的表数量为12个,然后仅备份旧博客数据中对应的该12个表,然后将数据导入到新博客,结果数据恢复成功网站可以正常打开,但是评论模块依旧不见。

4、安装全新的WordPress,将12个表的前缀统一修改为2wp_,然后导入上述3备份旧博客的数据,然后逐个删除wp_并将对应的2wp_开头的表重命名为wp_,结果测试到wp_options的时候发现问题了

5、重点浏览wp_options里面的数据,结果毛都没发现……

6、安装全新的WordPress,将wp_options这个表重命名为2wp_options,其余11个表全部删除,然后导入上述3所备份的数据,然后删除wp_options这个表,然后将2wp_options重命名回wp_options,结果通过网页版后台手动设置相关参数之后评论模块又不见了!推断是某个设置导致的问题!

7、重复6的操作,手动设置参数的时候一个一个的设置保存看效果,结果测试到固定链接的时候发现问题了!然后回头在旧博客测试,修改固定链接为其它形式,结果评论模块出来了!!!

所以,折腾了这么多次,最终的原因居然是我设置的固定链接可能与WordPress其它某些功能有冲突,导致评论模块无法显示!至于是什么原因、如何解决,我时间有限懒得去折腾而且能力有限就算折腾也未必能顺利解决,所以本着快速解决问题的目标,我直接在固定链接后面加上了文章ID,然后问题就顺利解决了!

现在原链接其实也是可以打开博客的,只是不会显示评论模块。如果需要评论啥的,那就复制一下各篇文章末尾xhuu.cn的那个地址吧!

iPhone6s 更换电池

姚洪楼 发表于 没事瞎折腾, 购物经验史 分类,标签:
0

老人使用的 iPhone6s 电池不耐用了,在京东买了一块新的进行更换,由于是第一次拆6s,搞了半个多小时才弄完

下图是更换电池前后的截图:

   

iPhone6s是苹果公司在 2015年9月份发布的手机,产品寿命至今已经有四年多了,现在依旧可以流畅的使用,不得不佩服苹果的产品质量,可以说一部苹果用上个五年绝对是妥妥的!

曾经有段时间我是觉得作为中国人我必须得支持华为,但很遗憾的是这种感觉只维持了一年不到的时间
前段时间发生了这件事情:https://www.yaohonglou.com/2019.12.02/20:13:52 
所以现在我又回到之前的想法了,我觉得买手机还是要优先考虑苹果!

旁路由实战记录

姚洪楼 发表于 没事瞎折腾 分类,
0

网络环境及硬件组成:电信50M,主路由是网件R7000(刷的梅林固件),旁路由是低功耗主机(四核J1900,内存4G,32G SSD,网口只有一个) 中秋休假在家,将这个J1900的小主机刷成了LEDE,测试翻墙效果

一)刷LEDE

下载地址:https://firmware.koolshare.cn/LEDE_X64_fw867
特别注意:应该选择“虚拟机转盘或PE下写盘专用”目录下的文件, 我直接下载根目录下的img.gz,结果刷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折腾了两三个小时之后仔细看页面说明这才恍然大悟……

我这次是直接在PE下将镜像刷到SSD,提前要做的准备工作就是把.img安装文件跟physdiskwrite.exe写盘工具放到U盘的根目录,然后进入PE先将SSD数据全部删除,然后在命令行模式下进入U盘目录,运行如下命令:

physdiskwrite –u img镜像文件名

特别注意:写盘过程务必确认是哪个硬盘,别刷错了,一般可以通过看硬盘大小或硬盘型号确认

 

二)配置LEDE

拨掉U盘,直接启动电脑,就能直接进入系统了,启动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画面不动之后按回车看下是否出现输命令的提示符,如果出现那就成功了

我是直接接旁路由放到主路由边上了,然后用网线将旁路由连到主路由的LAN口
然后笔记本通过无线信号连接到主路由

主路由的地址是 192.168.50.1,旁路由的地址是 192.168.1.1,我直接将笔记本IP修改为 192.168.1.100 然后连旁路由
浏览器的登陆密码是 koolshare,SSH登陆的root密码是koolshare,需要将旁路由的地址为 192.168.50.2
熟悉Linux的可以直接ssh到旁路由,vi /etc/config/network 走起一步搞定,不熟悉Linux的往下看:
目前LEDE有BUG,直接在浏览器“网络–接口”修改跨网段的LAN地址,保存设置时会应用失败无限回滚
所以要在“系统–进阶设置”直接修改网络设置,直接配置LAN地址为192.168.50.2即可
然后再到“网络–接口”添加网关、DNS等参数,配置完之后建议重启一次旁路由

接下来将笔记本的IP改为自动获取,重新获取 192.168.50.* 的地址
浏览器打开 192.168.50.1 将DHCP的默认网关及DNS参数都设置为 192.168.50.2
并且取消勾选 Advertise router’s IP in addition to user-specified DNS (否则会影响翻墙)

浏览器打开192.168.50.2 左侧的酷软菜单,就是专门安装软件的,然后要干什么你懂的
你可能不懂的是离线包在哪儿,我来直接告诉你:https://www.yaohonglou.com/2019.08.04/23:59:00

 

三)测试翻墙

相对于电脑或手机本机安装翻墙软件:
电脑端打开youtube的第一感觉是响应速度变快了一些(差别其实并没有太大)
手机端打开youtube的第一感觉是响应速度变快了很多(之前打开第一次加载要等几秒而且大概率一直卡着不动)

相对于R7000翻墙,电脑或手机不使用翻墙软件:
不管是电脑端还是手机端,打开youtube的速度都明显加快了很多
(J1900+4G内存专门来解密处理翻墙数据,肯定比R7000高配太多了)

下面是电脑端通过旁路由LEDE翻墙后在youtube找的一个4K视频的速度测试截图,轻松跑到了40M宽带:

把网站搬到了美国

姚洪楼 发表于 没事瞎折腾 分类,
0

上午把网站从香港搬到了美国

香港的是这个:https://www.yaohonglou.com/2019.03.25/08:25:00
CPU:3 CPUs,内存:1024M,硬盘:60G HDD,端口:独享2M,流量:不限

美国的是这个:https://www.yaohonglou.com/2019.04.17/22:30:20
CPU:1 CPU,内存:512M,硬盘:10G SSD,端口:共享1G,流量:500G/月

最近经常在晚上测试两个VPS的速度,感觉香港的这个到了晚上的上网高峰期速度不是很理想(但还是比一些普通的美国主机快多了)而美国的这个由于是搬瓦工轻度负载的优质CN2直连机房,即便到了晚上的上网高峰依旧能够拥有非常理想的速度,实测晚上看youtube视频直接1080P无压力!虽然搬瓦工的配置低了些,但就放我的博客感觉还是绰绰有余的。

感慨最近十年的互联网发展实在是太快了,且不说智能手机很大程度取代了电脑的使用,就说我做网站的经历吧,十年前不同运营商之间的访问速度慢如蜗牛,比如服务器是在电信机房如果我用的是联通宽带那么访问网站的速度一定非常非常的卡,特别是晚上的上网高峰期点开一个网页等个十几秒能完全显示出来算是理想的了,在那个年代将网站首页大小控制在几十KB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在那个年代如果能有一个国外的免费空间ping值200多ms那就是非常理想的了、如果ping值只有150ms左右那就是极品了,在那个年代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一天大陆的网民能够以现在这么快的速度访问自己的网站、只是觉得使用距离中国比较近的香港、日本、韩国等空间才是勉强解决网站速度慢的途径……

而到了今天,突然发现这些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了,现在CDN的兴起可以让大陆网民连接个人网站节点的ping值达到50ms某些地区甚至能够到10ms,随着海底电缆的不断增加CN2直连线路的兴起,出口带宽不再那么的拥堵,可以在上网高峰期观看来自海外网站的1080P…… 而且,江苏电信去年就开始提供给个人家庭1000M的宽带了,想想十几年前我用的512k的宽带,事实证明中国这一代领导人对互联网的发展贡献还是很大的,而互联网的发展确确实实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国人的生活品质,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手机二维码付款技术可能让许多做生意的人避免了假币损失、也能够让我们这些不带包的屌丝男士们省去了带现金的麻烦,以及每次回老家看到农民们也可以使用4G技术像城里人那样畅玩网络,可以发朋友圈、可以拍抖音、可以使用微信跟自己的儿女自己的兄弟姐妹甚至是自己的长辈拉近沟通!